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專注于分散式水處理解決方案

濟南印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附2020-2025年治理任務表發布日期:2020-03-08

日前,濟南印發《濟南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方案》提出濟南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2020年年底前,全市43%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倒情況基本消除,運維管護機制基本建立;2022年年底前,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2025年年底前,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方案》還強調了其中4項重點任務,包括科學編制縣域實施方案、分步穩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融合各項涉農重點工作以及建立健全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體系。全文如下:

濟南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動鄉村振興,根據國家、省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抓手,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按照“統籌規劃、梯次推進,政府推動、多元投入,部門協同、合力攻堅,建管并重、科學運維”的工作原則,生態為本,注重實效,適度超前,打造亮點,對全市涉農鎮(街道)及所屬行政村、新型農村社區實施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年底前,全市43%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村莊內污水橫流、亂排亂倒情況基本消除,運維管護機制基本建立;2022年年底前,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2025年年底前,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任務。

二、重點任務
(一)科學編制縣域實施方案。各區縣政府(含代管鎮、街道的功能區管理機構,下同)依據本方案和《山東省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編制大綱》有關要求編制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銜接村莊規劃,細化制定分年度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市相關部門加強對縣域實施方案編制、落實工作的指導監督。
(二)分步穩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先環境敏感區和污染嚴重地區后一般區域”的治理原則,優先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南水北調、小清河及其支流沿線村,黃河灘區外遷安置村,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美麗鄉村、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村,以及旅游重點村、重點脫貧攻堅村等實施生活污水治理,對多項功能疊加的優先安排,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有效銜接融合各項涉農重點工作。整合鄉村振興樣板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黃河灘區外遷安置村建設、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整治、南水北調匯水區域污染治理和小清河污染治理等重點工作的資源和資金,形成多部門協同推進、多渠道籌措資金、共同攻堅克難的工作合力。以鄉村振興樣板村、污水連片治理示范區為引領,高標準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治理模式與經驗。
(四)建立健全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體系。鼓勵以區縣為基本單元,引進專業機構,實行績效管理,確保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行。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原則,對建設小型微動力一體化設施或集中式污水站等工程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倡導區縣采取EPC+O(設計、采購、施工和管養一體化)、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統一實施,實現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智能化、集約化,降低建設及運維成本。對建設氧化塘、人工生態濕地或采用無維護成本的無動力設施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可由鎮、村自行維護。2020年年底前,各區縣政府基本建立管護運維機制,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服務隊制度,負責農村生活污水分散收集和轉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

三、組織實施
(一)工作思路。按照“因村制宜,分類施治,廠網同步,集中處理”的原則,對宜納入城鎮(或工業園區)污水管網的村莊,優先考慮將其納入管網統一處理。對不能納入城鎮(或工業園區)污水管網的村莊,污水量大且易于統一收集的,應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利用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生活污水;對居住相對分散、污水難以收集的山區村莊,可結合疏浚溝渠塘壩、改廁等處理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需與村莊撤并搬遷、改廁規范升級、街巷道路硬化等工作相結合,避免出現反復挖掘道路的情況。
(二)治理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簡便適用的原則,選用成熟可靠、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的工藝技術,實現有害物質和污染成分有效清除降解。
1.對不能納入城鎮(或工業園區)污水管網的村莊,因村制宜采取不同方式處理:(1)對人口較少、居住分散、無法產生污水徑流的村莊,鼓勵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等實現就地回用。(2)對有少量污水徑流的村莊,鼓勵對周邊閑置的溝渠、庫塘實施生態化改造,建設人工濕地或氧化塘,利用排水溝渠或管道系統收集、處理生活污水。(3)對污水產生量小的山區村莊和生態敏感區村莊,可分片建設污水收集池,將污水外運至污水廠處理。(4)對污水產生量5-50噸/日的村莊或多戶聚居區,可整村或分組聯戶鋪設少量污水管網和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如一體化凈化槽、一體化凈化槽+人工濕地等方式處理生活污水。(5)對社區、聯村、中心村、鎮駐地等生活污水產生規模大于50噸/日的,可建設低成本、易維護、高效率的一體化集中污水處理站處理生活污水。
2.對鎮街駐地及周邊、工業園區內的村莊,具備納入城鎮污水管網條件的,優先考慮納入市政污水處理系統。
3.對有拆遷計劃但近期不能拆遷的村莊,可結合疏浚溝渠塘壩、垃圾衛生保潔等工作,采取非工程措施處理生活污水。
(三)排放標準與尾水利用。尾水利用需滿足國家和省相應標準。對人口較為集中、能夠產生污水徑流的單村或聯村,生活污水經人工濕地、氧化塘或小型一體化處理設備處理達標后,可通過農田林草灌溉、景觀補水等方式就近回用。其中,用于農田灌溉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要求;用于漁業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要求;用于景觀環境的,相關控制指標應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要求。確需排放的,應達到受納水體相應污水排放有關要求。位于南水北調東線核心保護區、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村莊,原則上應結合村莊搬遷計劃實施搬遷;暫時無法搬遷的,需對生活污水實施處理,不能達到相應水功能區劃要求的,嚴禁外排。
(四)監管措施。一是項目建設要問需于民,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水體凈化等綜合措施恢復農村地區水生態,設計方案細化到村到戶,每戶村民對所采取的污水處理方式簽字認可,區縣政府把關批復,確保符合標準。二是管理要問計于民,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黑臭水體、廁改糞污水、農家樂小作坊、分散養殖等污水治理區別分類,協同管理。新建或改造的處理處置設施出水水質需達到《山東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3693-2019)規定的限值要求,現有處理處置設施應于2022年1月1日達到標準規定限值要求。各區縣要對已建設施加強后期監管。市生態環境部門將污水處理處置設施運行管理情況納入全市生態環境網格化監管,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有關要求,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以市有關部門為牽頭主體,各區縣政府為責任主體,鎮(街道)為實施主體,發動村居農戶參與,第三方機構提供專業服務。成立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部門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統籌協調農村污水治理工作,各區縣政府建立相應工作專班,主要負責人要靠上抓,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理順部門職責,合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二)加大財政投入。各級要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財政投入,統籌整合涉農資金。根據各區縣財政情況,市財政按一定比例對建設及運行維護費用以獎代補。其中,歷城區、濟南高新區建設費用獎補比例為10%,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章丘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30%,長清區、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商河縣、平陰縣、萊蕪高新區為50%,市南部山區為100%。鼓勵任務較重的區縣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綜合運用股權融資、債權融資、PPP、設立專項基金等多種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運營工作。
(三)部門協同推進。市委農辦、市農業農村部門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體系,負責推進鄉村振興樣板村、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生態環境部門總牽頭,負責與省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協調聯絡、復核評估和監督考核區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指導各區縣明確村莊生活污水排放標準以及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水務部門做好具體推進實施工作,并向各治理主體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負責推進小清河及其一級支流河道沿線村、南水北調匯水核心區、生活污水連片治理示范區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推進黃河灘區外遷安置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文化和旅游部門負責推進重點旅游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推進美麗村居生活污水治理和村莊改廁規范升級工作。市財政部門負責資金保障,會同市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四)強化考核評估。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包區縣督導機制,加強常態化督導。市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根據動態評估情況及時撥付以獎代補資金。市生態環境部門每年對各區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情況開展1次動態評估,行動終期開展全面評估。對逾期未完成治理目標任務的區縣和部門(單位)采取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媒體曝光等措施,督促問題整治,依法依規問責。
(五)創新政策機制。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優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立項、用地、規劃、環評、招投標等辦理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推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裝備開發,探索農村水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各區縣政府要盡快研究出臺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因地制宜實行“廠網一體”或“管網+設施分工協作”的運維模式。

国产精品无码aV永久免费_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无毒_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button id="cwth3"></button>

<p id="cwth3"><listing id="cwth3"></listing></p><p id="cwth3"><listing id="cwth3"></listing></p>

<button id="cwth3"></button>

<p id="cwth3"><dd id="cwth3"><acronym id="cwth3"></acronym></dd></p>